2020年,投资者将黄金视作一种重要的投资组合对冲资产。展望未来,市场对全球经济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预期正从快速反弹(V 型反弹)变成缓慢反弹(U 型反弹),甚至可能因为疫情反复肆虐而遭受多次冲击(W 型反弹)。不管出现何种模式的经济复苏,疫情都很可能会对资产配置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它也将继续强化黄金作为战略资产的作用。我们认为,高风险、低机会成本和积极的价格势能这三大因素将共同支撑黄金投资,抵消经济收缩引发的黄金消费端的需求疲软。
上半年即使股市反弹,黄金表现仍然最优
黄金在 2020 年上半年表现十分出色,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上涨了16.8%,大幅跑赢了同期全球所有其它的主要资产。截至 6 月底,LBMA(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下午黄金价格逼近每盎司 1,770 美元,创下 2012 年以来的新高,以所有其它主要货币计价的黄金价格也同样达到创纪录或接近创纪录的水平。虽然全球股市已从第一季度的低点大幅反弹,但新冠疫情造成的高度不确定性和超低利率环境仍在驱使避险资金强势流向更安全、更优质的资产。就像货币市场基金和优质债券基金,黄金也受益于投资者的避险需求,黄金 ETF 创纪录的资金流入 进一步凸显了它的对冲作用。
经济复苏或以多种形式出现
新冠疫情正对全球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国际货币资金组织(IMF)目前预测,2020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收缩4.9%,伴随失业率高企以及社会财富缩水。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全球经济将从快速的 V 型反弹变成缓慢的 U 型反弹;或更有可能的是,下半年的复苏会是短暂的,因为疫情反复会让全球经济倒退,导致 W 型反弹。
对投资者而言,这不仅使得不确定性居高不下,还可能对他们的投资组合表现产生长期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黄金能够成为一种具有价值的资产:它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并有望帮助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
新冠疫情正在对资产配置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疫情引发的冲击,世界各国央行纷纷大幅降息或扩大资产购买计划,以期稳定和刺激本国经济。然而,这些行动正对资产表现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 股市估值飙升,但这不一定有基本面支撑,因而加大了股市回调的可能性;
· 企业债券价格也在上涨,进一步压低了信用质量曲线;
· 短期以及优质债券的上行空间有限(如果有的话),因而其对冲作用下降。
此外,大范围的财政刺激和不断膨胀的政府债务,正使得人们担忧长期的通货膨胀加剧,法定货币大幅贬值。不过,也有的人认为,短期内更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通货紧缩。
鉴于这些情况加剧了风险,可能会使得投资回报低于预期,我们认为黄金在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股价正变得昂贵,或将大幅回调
十多年来,全球股市几乎一直处于单边向上的走势。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一局面,致使股市大幅回落,第一季度全球所有主要股指悉数下挫30%以上。然而,此后股市强势反弹,尤其是科技股。但股价似乎并没有基本面或整体经济状况的全面支撑。
这通常被称作华尔街与普通人之间的分歧。例如,近几个月里,美股市盈率已跃升至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最高水平。
不少投资者都指望从当前股市单边上扬的趋势中获利,但人们也越来越担心,这种估值泡沫可能将会导致股市大幅回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因第二波疫情而再度受挫的情况下。具有对冲属性的黄金会有助于缓解股票波动带来的风险。
债券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
低利率环境还促使投资者购买长期债券和劣质债券,或干脆将债券换成股票、****投资等风险较高的资产,以推升其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
展望未来,认为投资者难以获得过去几十年那样的债券回报。分析表明,未来 10年,美国国债年平均复合回报率将低于2%(上下浮动1%)。这可能会给养老基金造成特别大的挑战,因为许多养老基金仍需要实现 7%至 9%的年回报率。利率走低会加大它们匹配负债的压力,并制约债券的避险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考虑用黄金来替代部分债券敞口。
滞胀、通胀趋缓、通缩?
虽然利率下行和资产购买计划正在显著影响资产价格估值,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对通货膨胀产生何种影响则尚不明朗。有的人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和不断增加地债务水平本身就会引发通胀,而且消费价格迟早会失控,哪怕经济增长仍旧萎靡不振(也就是滞胀)。然而也有人指出,过往的量化宽松措施(没有现在的那么激进)并未导致恶性通胀(至少目前还没出现过)。
还有一种观点则提到了日本的经历,预测可能会先出现通货紧缩。事实上,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举例来说,在中国,疫情隔离期间生活必需品价格出现飙升,但 6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 2 月份的 5.2%下降至 2.5%。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出现全面通缩。
从历史上看,黄金可以保护投资者免受极端通胀的影响。在通胀率高于3%的年份,黄金价格平均上涨15%。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牛津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显示,黄金在通缩时期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这些时期的特点是低利率和高金融压力,而这两点都往往会推高黄金需求。(摘自世界黄金协会网)